曾经96后们是恣意快乐的象征,这一代年轻人仿佛特别敢花钱,热衷潮流、数码新品,但现实却并非如此。
在经济增速趋势性下滑、社会阶层趋势性固化的当下,很多人不是主动选择的极简主义,而是一种对生活的妥协。
没背景,在竞争激烈的当下市场赚钱不易,只能把省钱做到极致,甚至早饭晚饭、地铁费都省了,长期住地下室。
小谢来上海2年了,在一家公司做后勤,月薪,工作比较清闲。和小伙伴一起以元的房租租下了一间地下室,两张床并排放,2人蜗居在一间15平米的房间。
特点是房价在当地比较便宜、距离公司近可以走路上班,可以省下坐公交地铁的钱。甚至午饭经常是泡面馒头、10元盒饭轮着换着解决。饮料很少买,基本出门都是自己带水喝,网购都是靠拼。
在分角必争的菜市场他还摸索出了专属的“省钱小妙招“。买菜还发明了独特的省钱方法,跟在大妈后面,大妈们在前面一段猛砍,自己就能以大妈砍的价格直接买,省下一毛两毛,可以说一分一毛都是爱。
即使晚上下班后也不能放松,为了增加点儿钱,有时候还得把从网购的小商品去练摊儿。有时候下班后还会顺便捡点瓶子。
至于周末,旅游这种开销是不会进行的,学习工作后基本不会自己钱买纸出,都是网上找电子版。周末除了睡觉一天外,有时候还会去干一天兼职,时间长了黑眼圈重了,加上长期劳作经常是腰酸背痛。而且腰椎盘突出,颈椎也突出了,结果医院了。
即使是在收入靠前的大厂,小方也在努力省钱,小方在一线城市被迫,,虽然收入高,但本质就是拿青春换点钱,而且行业红利到顶,没了增量资金只能降本增效,小方充满了对35毕业的担忧,也没时间,没什么精力去消费。
这说明年轻人的储蓄意愿强烈,年《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显示:18-34岁的年轻人月均储蓄元,月均储蓄率创下了3年来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