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投行金汤匙也烫嘴,26岁最年轻地产二代

  • 来源:不详
  • 时间:2021-12-3 22:45:33
北京一般的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
一个多月前,95后杨武正正式接班老爹的千亿公司。杨武正的接班时点很微妙,不久前,蓝光发展遭遇股债双杀,并陷入“卖身”风波。先当董事长,然后又兼了总裁,当了公司法人,一般人看来,这基本上就是走上人生巅峰的节奏,但是其中另有隐情。

继承45亿债务

他面对的蓝光,却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曾出面安抚投资者的多名核心高管纷纷离职,累计到期未能偿还的债务本息已达45亿元......很快答案揭晓了,公司的债务违约看起来不可避免了。

不是有千亿资产的家底吗?

一算账,更惨。

蓝光发展的货币资金余额只有.16亿,看起来不少,但这里有预售监管资金64.27亿,不能动,有合作项目资金34.64亿,也不能动,还有9.18亿的各类保证金,仍然不能动,可以用的资金,只有2.07亿。

45亿的债务,2亿的现金,明显不够。以前亲密的合作伙伴都坐不住了,比如百瑞信托,眼瞅着要爆雷,不仅冻结了一部分股权,还冻结了一批房产和地皮,毕竟光他们一家的债权就有19亿。

其实4月份的时候,关于蓝光流动性危机的传闻就一直不断,债券也因此大跌,后来更有卖身传闻,绯闻对象除了万科、融创,还有华侨城、华润、美的、建发等。

出事以后,蓝光选择积极自救,接连转让物业、项目等资产纾困。“不出让控股权,不甩卖公司”,由儿子口中说出的这句话,或许是杨铿这位地产大亨最后的底线与尊严了。

结果三个月不到,传言成真了。

今年7月1日,蓝光实控人、前董事长杨铿在有四川证监局官员以及债券承销商代表的会议上承认,已经没有足够的流动性履行7月到期的债务。这说明蓝光数个月来的自救动作,无法解决它的债务困境。

7月13日,蓝光发展在公告中承认,近期新增到期未能偿还的债务本息金额达到20.6亿元,包括银行贷款、信托贷款、债务融资工具等,其中包含未能于本月11日偿付的中票本息约9.7亿元。

截至7月13日,蓝光累计到期未能偿还的债务本息已达45亿元。而根据蓝光不久前披露的资金情况,蓝光货币余额为亿元,但可自由动用资金仅为2亿元。剩下的货币资金,有64亿元是预售监管资金,需要优先用于建设和经营支出,即防止未交付项目烂尾,还有34.6亿元是合作项目资金,无法单方面挪用;还有9亿多是各种保证金及银行冻结资金。

也就是说,蓝光现在手中可以动用的资金,相对于已到期债务,只是杯水车薪。

多米诺骨牌正在接连倒下。穆迪预计,未来12~18个月,蓝光将有大量债务到期或可回售,包括超过亿元人民币的在岸和离岸债券,以及亿元人民币的非标借款。

公开市场融资的大门已经紧闭。6月底7月初,紧随穆迪、标普,大公、中诚信、东方金诚等多家评级机构也下调了蓝光信用评级。

7月13日,标普将蓝光发展长期发行人信用评级从“CCC-”降至“D”,同时将该公司高级无抵押票据的长期发行评级从“CC”下调至“D”。

同日,中诚信国际将蓝光发展主体信用等级由B调降至C,将“19蓝光MTN”的债项信用等级由B调降至C,并将主体和上述债项信用等级撤出可能降级的观察名单;

东方金诚将蓝光发展主体信用等级由B下调至C,同时将“19蓝光01”、“19蓝光02”、“19蓝光04”和“20蓝光02”信用等级由B下调至C。

同日,中信证券公告,蓝光发展拟于年7月27日召开“16蓝光01”、“19蓝光01”、“19蓝光02”、“19蓝光04”、“20蓝光02”、“20蓝光04”的年第一次债券持有人会议,审议表决加速清偿、不逃废债、制定合理偿债计划并严格落实等议案。

目前,公司的市值不断刷新下限。截至7月14日收盘,蓝光发展总市值仅81.33亿元,股价较今年内高位跌去超46%。

风光往事

说起来蓝光很多人不熟悉,但人家是西南地区的顶流地产商,号称“川房一哥“。

年,在成都工程机械集团干主任的杨铿放下铁饭碗,决定下海,他在成都的玉沙路租了一栋两层旧民房,成立了兰光汽车零配件厂。

开业没几天,老是有人来问,“有没有奥拓的气缸套”,这位机械车间出身的厂长,立刻研究起铬钒钛气缸套。

靠着这一配件,公司很快打开了市场,一些知名的微型车品牌比如哈飞、长安、五菱宏光,也都是兰光的客户,第一桶金就这么来了。

小富即安不是杨铿的性格。

年,“南巡讲话”激励了一大批“92派”,杨铿也很想把事业干大,做什么最赚钱呢?他眼光很好,很快就成立了成都兰光房屋开发公司,第一个项目,就决定在春熙路建一栋26层的兰光大厦。

说干就干,钢筋混凝土伴随着推土机挖掘机的轰鸣,兰光大厦成型了,也成了地标性的建筑,售楼处人头攒动,来自全国的购房者很快就把“楼花”买空了。年大楼建成,大厦挂上了时任副总理亲自题名的牌匾,公司名字也由“兰光”改成了“蓝光”。杨铿一战成名。

很快,公司承接的各种大厦拔地而起,蓝光的商业地产也由此开始大爆发。《成都》中唱到,“走到玉林路的尽头,坐在小酒馆的门口”,玉林南路上的玉林生活广场,就是杨铿的得意之作。

那几年蓝光顺风顺水。

年8月6日,四川迎来第一场土拍,46家房企报名,除了万达、万科和一家京籍房企外,全是四川本地房企。

蓝光地产举77号牌,杨铿也为这场土拍准备了足够的真金白银。最终,1号地被蓝光以.7万的价格竞得,单价万/亩,2号地蓝光也势在必得,最终以.75万的价格拿下。拿到宅地的蓝光,也开始进入住宅市场,借着成都旧改的东风,蓝光迅速发展,不仅连续成为当地销冠,规模更是迅速壮大,成为“川房一哥”。

蓝光的危机

蓝光不是没有危机。

年5·12地震之后,成都楼市遭遇重创,蓝光裁员30%,不少高管和老员工都在裁员名单里,一时人人自危。蓝光在前一年还发下宏愿,要从“川房一哥”变身“全国一流房地产开发商”,怎么就裁员了呢?还是钱闹的,这时候的杨铿,面对的局面也很艰难。

当初为了跟省外、港资房企竞争,拍了不少地,但是有不少地还没交出让金,虽然在四川关系硬,可以拖一拖,但压力还是很大。

主要是因为其他业务不给力。

蓝光收购了迪康药业,刚买回来的股权就开始贬值,而且还有继续下跌的趋势。

蓝光还搞了文旅,地震后,都江堰的文旅项目被搁置,再加上成都的楼盘滞销,蓝光真的是雪上加霜。

为了回笼资金,蓝光成为了万科降价政策的追随者,有点挥泪大甩卖的架势,有传闻说降价达到了50%,然后在某论坛上,“成都本土最大开发商蓝光集团可能面临破产”的消息炸开了。

杨铿急了,在第二天的《华西都市报》的头版,蓝光发布了“严正声明”,辟谣破产传闻,在当天成都的各大报纸上,也都充满了这个“我没破产”的消息。

业内人士对蓝光也不那么悲观,“蓝光根本不至于破产,其资金链紧张是事实,但这也是目前大部分开发商都面临的问题”。

最终,蓝光熬过去了,并在年成功出川,进入全国市场,年,蓝光正式借壳迪康药业,成功进入了资本市场,而彼时,那些规模和效益都比蓝光大的房企,还在A股艰难的排队。

盲目扩张埋下败笔

上市自然是好事儿,“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杨铿自然也要抓住这个机会,从年至年,拿地宗,最高峰的时候,一年就拿了85宗,而拿地的钱更是数百亿地往外掏,楼面价也一年比一年高。

年,京奥港在南京拿地王,导致资金链断裂,正是蓝光接的盘,而之后高溢价拿地对蓝光来讲,根本不是事儿。

这样的激进发展也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年,是蓝光的好年景。这一年,蓝光正式进入千亿俱乐部,步入了Top房企的前列了。杨铿把蓝光的总部从成都挪到了上海,成立了上海运营总部,也是在这一年,蓝光嘉宝物业在香港上市,蓝光正式迈入A+H双平台时代。

年,虽然“三道红线”已经来了,但是蓝光发展还是在年融资.6亿,各种公司债、美元债、中票、REITs,羡煞旁人。有了钱,拿地也是越来越猛,%的溢价率对于蓝光来讲,都不算高。有不完全统计,年蓝光有21个地块的溢价率,超过50%。

成功当然是建立在高杠杆之上的,而倒霉也是由高杠杆而起。

年至年一季度,蓝光的负债规模已经从亿,增加到了亿,融资的成本也越来越高,进军外地了,可大本营蓝光又没保住,年跌出成都销售前10,在其他地方卖的还行,但是回款越来越慢,资金日渐紧张。

曾经坑过杨铿一次的文旅地产又坑了他一次,计划投资超过亿的项目,最终被无限期关停,竹篮打水一场空。钱流水一样花出去了,没回来,咋办呢?自救吧。

父子俩的艰难自救

面对危机,杨家父子正在积极自救:蓝光一边继续高溢价拍地,一边开始出售资产换取现金,比如去年以9亿元的出售价格将旗下迪康药业%的股份转让给了汉商集团,今年3月,把刚上市不到一年的蓝光嘉宝物业以48亿元卖给了碧桂园。

将上述最大的两个子公司出售后,蓝光获得近60亿现金,结果还不够公司撑3个月,就又卖了5个项目给万科。

据悉,在传出资金问题后,蓝光一直在努力维持正常经营。根据克而瑞统计,今年上半年蓝光发展全口径销售额.5亿元,权益销售额.6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均有小幅上升。

该公司曾向投资者表示,如果能够继续维持经营,其全年回款应该在亿左右,上半年完成约亿,下半年完成约亿。这些回款中的一部分资金,或许能在下半年解决蓝光部分债务。

对于目前的困境,蓝光发展还表示,公司正全力协调各方积极筹措资金,希望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金融监管机构的积极协调下,制定短中长期综合化解方案,积极解决当前问题。

蓝光出现违约后,市场再次传出,万科有意战投入股蓝光。

据华尔街见闻了解,在4月份蓝光危机刚爆出不久,万科就收购了蓝光几个项目。万科有关人士表示,还在继续看蓝光的项目,不排除后续继续买项目的可能。但其也称,目前并无入股蓝光的意图。

7月5日晚间,蓝光发布澄清公告,称媒体报道的“华夏银行信托板块及万科将入股蓝光发展,最快于本周发公告”内容不实。

数据显示,截至年3月末,蓝光发展的总资产为亿元,总负债为亿元,资产负债比率达到82.35%。有息负债总额达到亿元,短期有息负债达到亿元,同期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亿元。

蓝光并不是第一家暴雷的房企。去年以来,房地产行业已有福晟、泰禾、华夏幸福、泛海等多家公司暴雷。

这对于现存上万家公司、行业集中度还不够高的房地产行业来说,是出清的过程,兼并重组、优胜劣汰的过程。去年某次会议,中城联盟有位大佬预测说,未来地产公司将只剩0家。

参考泰禾、华夏幸福的自救经历,期望国资相助的蓝光,在“上海+成都”双总部结构下,引战之路可能不会太容易。

公司人事动荡

蓝光发展目前正面临一系列的人事震荡,公司总裁迟峰、首席财务官欧俊明、监事会主席王小英等重要高管在前不久相继请辞。

蓝光迎来了以二代杨武正为核心的新班底,这对于一家正陷入流动性危机的公司来说,并不是好消息。

7月5日晚间,蓝光发展公告,公司董事会近日收到公司总裁迟峰及首席财务官欧俊明提交的书面辞职报告书。在此时刻,公司的关键人物纷纷辞职,用的原因都是“因公司整体安排”。二人辞任之后,仍担任公司第八届董事会董事。

迟锋的离职,引发业内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wsnmo.com/ysfzhyq/19267.html

热点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黑眼圈_去黑眼圈_黑眼圈怎么去除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